close

每年六到九月初的旱季,印尼農民為了搶在雨季來臨前「整地」種植油棕樹,會以「火耕」方式來「燒山」,接著再等待十月雨季來臨時,由大雨來撲滅林火;正是這把森林大火讓東南亞上空蒙上灰濛濛的煙霧。

放火燒林一直以來是印尼農民的傳統耕作方式,原來只限於小規模零星火燒,但近年由於印尼推廣種植油棕樹,希望取代馬來西亞成為棕油輸出大國,許多跨國公司也利用放火來清理種植,導致面積越來越大。

前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劉紹臣教授表示,印尼使用的火耕種植,是非常早期的種植方式,台灣少數原住民、東南亞國家包含泰國、緬甸至今也採火耕種植,主要是因為簡便,因山區面積太大,採用人力或電鋸都不符合效益;且透過燒掉剩餘的農作物,肥料能快速回到土壤,農民燒完這座山頭,就移到下座山,數年後再回來,就又能重新種植。

但是近年來,印尼幾乎是以「燒森林」的方式大面積焚燒,燒去的樹木植物遠超過農作物本身,火點動輒上千個,所以每年一到旱季,煙霧便壟罩整個蘇門答臘,若是天空遲遲不下雨,且持續是萬里無雲的晴空,在西南風吹拂下,嚴重影響位於印尼東北方的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空氣品質,能見度只剩三、四百公尺,人民出門只能戴口罩,白天行車也要開車燈,而印尼許多國內航線多受影響而停飛。

霾害到底是天災還是人禍?劉紹臣說,霾害的發生,人為因素雖占絕大部分,然而實際上,兩者都是;因為在焚燒行為後,天氣的好壞,是左右災害嚴重性的關鍵。綜觀這次霾害,正是因為連續多天都是「無風也無雨」的晴朗「好」天氣,才導致塵霾在上空久久無法散去。

歷史上,同樣發生在印尼蘇門答臘大規模的霾害,正是一九九七年時,因為聖嬰現象導致的災情。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徐光蓉教授說,當年印尼同樣在六月開始焚燒森林,卻因為遇上「聖嬰年」,氣候變異,導致印尼發生嚴重乾旱,原本「該來的雨」沒有來,火勢一發不可收拾,造成印尼有史以來最嚴重的霾害,持續超過一個月,能見度幾乎只剩五十公尺。

蒙古強風變少 削弱北京沙塵暴

和霾看起起來很相似的「沙塵暴」,不只是每年造訪北京的恐怖訪客,也常常在春季時影響台灣空氣品質;但近年隨著全球暖化,蒙古高壓減弱,強風次數變少,儘管戈壁沙漠化越趨嚴重,但沙塵吹到了北京,頂多只能稱為「浮塵」。

大陸戈壁沙漠的沙塵暴,往年總在春季時襲擊西北、華北、及東北各區。當八級以上的強風颳起時產生起沙作用,沙塵暴就會發生,風力大時,能將石頭和沙土捲起,隨著飛到空中的沙塵越來越多,濃密的沙塵鋪天蓋地,遮蔽了陽光,幾乎伸手不見五指,就像在黑夜中,又被西北居民稱為「黑風暴」。

不過,前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劉紹臣教授表示,中國西北甘肅省河西走廊地區沙漠化的情況雖然逐年加劇,但是受全球暖化影響,蒙古高壓已經不像從前強烈,導致起風條件不足,八級以上強風產生的頻率變得越來越少,少了能把沙塵捲起的強風,就不足以稱為沙塵「暴」,只能是浮塵了。

劉紹臣表示,過去西安地區一年至少會有數十次沙塵暴發生,但是近20年,平均一年不到一次,現在北京一年頂多五到十次會有浮塵影響,能見度約十到五公里。

 

2013/07/08

【聯合報╱本報記者 鄭語謙】

全文網址: 霾害解析/印尼火耕 無風無雨 讓星、馬「蒙塵」 - 新聞中的科學 - 線上學習 - udn文教職考 http://mag.udn.com/mag/edu/storypage.jsp?f_ART_ID=464943#ixzz2gignu7IT
Power By udn.com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湯湯的分享空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