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螢火蟲是環境生態品質的指標生物,但環境開發、化學藥劑的汙染,以及高密度的路燈,都是螢火蟲急速消失的主因。

新北市建安國小教導主任焦妮娜表示,依照幼蟲的棲息環境,螢火蟲可分為水棲、半水棲及陸棲三種,出現的季節也都不一樣,有的在春夏季現身,像黃緣螢、黑翅螢;有的則在秋冬才出現,例如山窗螢。

焦妮娜指出,水生螢火蟲如黃緣螢,從卵到成蟲的一個世代只要半年即可完成,陸生螢火蟲則需要一年。

台大昆蟲系教授楊平世說,螢火蟲以螺類、蚯蚓、蝸牛等為食,幼蟲有一對鐮刀狀的大顎,獵食時以大顎刺入獵物體內,注射體液使獵物麻痺,並注入消化液,將獵物組織消化成液狀後吸取汁液。

螢火蟲看似「武功」不凡,但最大的天敵卻是人類。螢火蟲達人陳燦榮表示,由於螢火蟲對環境的敏感度相當高,過去自然環境過度開發,就造成螢火蟲棲息地完全消失。長期濫用農藥、除草劑,也是螢火蟲族群大減的主因。

他說,近幾年稻田、溝渠邊坡水泥化,造成水生螢火蟲幼蟲無法上陸化蛹。另外,高密度人工照明光害,阻礙螢火蟲求偶,也導致牠們無法順利繁衍下一代。

陳燦榮指出,留住螢火蟲,除草劑必須減量,例如使用肩背式割草機或人工刀具砍草。砍下來的雜草可就地任其腐化,吸引蝸牛前來棲息;蝸牛正是螢火蟲的美味菜餚,當蝸牛的數量增加,螢火蟲數量也會跟著增加。

其次是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的照明。他說,夜行的螢火蟲求偶靠彼此的光溝通,人工照明光度遠遠強過雌蟲的光點,造成雄蟲找不到雌蟲。因此,路燈數量和照明範圍應該適量即可,光源高度越低越好。此外,紅色、橘色或琥珀色光系的燈光對螢火蟲的干擾較低,人工照明的光色若能調整更佳。

螢火蟲解析/必學單字大閱兵

【聯合報╱本報訊】

luciferin 螢光質

luciferase 螢光酵素

luminescence 冷光

firefly 螢火蟲

延伸閱讀

台灣螢火蟲/陳燦榮著/田野影像

一隻螢火蟲的旅行/傅新華著/龍圖騰文化

水生螢火蟲的保育與復育/何健鎔等/行政院農業委員會

 

本文原文見聯合報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湯湯的分享空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