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活動

目前分類:我們要更好-好文收藏 (9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2013/11/05【聯合報╱記者王涵秋/台北報導】

國際研究機構大膽預測,2021年台灣恐將成為國際事務人才最缺乏的國家。台灣全球化教育推廣協會(GEAT)理事長、實踐大學講座教授陳超明直言,台灣社會缺乏前瞻性,年輕人只能在22K的低薪議題裡打轉,很多人畢業只想開個小咖啡館,他建議年輕人眼光放遠,「與其忙著丟鞋,不如先把自己丟上國際。」

GEAT昨舉辦記者會,邀請國外知名語言學者,探討如何培養國際事務人才。會中引述國際研究機構公布的「全球人才2021」報告指出,在46個受評比國家,中國大陸8年後將是國際人才供需最平衡的國家,台灣則最失衡,呼籲各界重視台灣高教品質落後、人才斷層等問題。

陳超明說,年輕人若想擁有高薪,應把目標放在「挑戰跨國企業,而非只想開個性咖啡店」。台灣缺乏國際事務人才培育政策,年輕人缺乏鬥志,讓台灣在國際人才市場中逐漸被邊緣化。

陳超明表示,未來台灣最大的國際人才缺口,將是高階的外派主管,及能在國際談判、溝通的事務人才。除了專業能力,更要透過外語強化自己的重要性,大學、企業和政府三方應積極培育相關人才。

他表示,台灣想要尋求出路,不只人才要提升國際化能力,更要讓國際走入台灣。年輕人不要想著,以後到大陸發展講中文就好,因為人家可能「中文講得比你好,英文也比你好 」;企業也應花錢培養人才,「而不是只想撿現成的。」

陳超明舉馬來西亞為例,理工科大學除規定採全英語授課,學生報告、課後討論也都用英語,可很快和國際接軌。

但他強調,提升英語能力,應以「能溝通為目標,而非講究複雜的文法」。台灣英語教育往往用進度、課綱綁住學生,導致學習從未在教室完成,而是補習班,是英語教育無法突破的主因。

全文網址: 學者:丟鞋… 不如把自己丟上國際 - 專家名人說 - 校園指南 - udn文教職考 http://mag.udn.com/mag/edu/storypage.jsp?f_ART_ID=484143#ixzz2jjhfqvNJ
Power By udn.com

湯湯的分享空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聯合報╱洪蘭】2013.01.11 01:45 am

四天元旦假期卻碰上寒流,細雨連綿,不適合出門,於是幾個好友便把原來每月一次的聚餐濃縮到這四天來,一家燒,三家休。這是無暇作飯又不願吃便當的一個好方法,飯後清茶一杯,天南地北,無所不談,既舒懷又不傷財。

某次飯後閒聊時,有人說從這學期開始,她幾乎每周都被老師約談,老師覺得她的孩子「疑似」過動,上課坐不住,不停東張西望,下課直衝籃球場,甚至鐘聲還未響,他已擺好衝鋒姿勢了。老師要她帶孩子去給醫生看。

她說看了兩個醫生,都說不是ADHD(注意力缺失/過動症),老師便叫她自己來班上親自觀察。她忿忿不平的說:「這種呆板的上課方式,我也坐不住,何況十三、四歲好動的男孩?」她詳述了一下上課的情形,大家立刻七嘴八舌熱烈討論,我在旁邊,深覺教育部長不好當,每個人都覺他比部長懂得多。

她說,老師上課照本宣科,老師還在念第一段,她兒子已看完這一章,剩下時間因為無聊,便惹是生非。老師為何照本宣科呢?因為科班出身的自然科老師不足,聽說才百分之十五是科班,老師心虛,不敢亂講,只好照念(曾有學校公告三次都找不到理化老師,最後只好用沒有教師資格的代課老師)。另外,少子化後,班級減少,老師得上非本科的課來湊時數,那就更不專業了。

她又說,考試領導教學,因為基測錯一題可以掉三個學校,所以考試不是在考程度,在考細心。一個坐不住的孩子,3都可以看成5,當然考不好,每天上課都是挫折,所以孩子不愛上學。

有人接著說,她的孩子更慘,考相反詞,「記得」寫成「不記得」就錯,要寫「忘記」才有分。這時氣氛更熱烈了,大家都在談他家小孩上學的情形,只有我最年長,孩子已過痛苦期,只聽不說。但是細聽之下,問題出在我們的行政缺乏成效追蹤:各縣市每學期都有辦教師培訓,三峽的教育研究院更是花大錢作跨領域的師資培育,只是沒有人去看一下成效如何,請來教老師的老師是否真能帶給老師新觀念、新知識?為什麼會出現替代役或工友來湊人數的現象?

教材編得死板,老師又上得無趣,當然激不起學生的興趣。但是只要老師有兩把刷子,他仍可以化腐朽為神奇,例如我們的歷史課一向用背的,沒有解釋為什麼。沒有意義的東西,今天背,明天忘,背起來非常痛苦。但是若能從朝代的興亡來看王安石變法,就馬上了解人民吃不飽時,社會就會動亂,朝代就會滅亡,從陳勝、吳廣到黃巢、李自成都是老百姓沒有飯吃,起來造反。

其實,不管什麼學科,知道了前因後果就容易了解。政府一直在提倡軟實力,師資的培育便是軟實力,典範老師是學生模仿的對象,軟體比硬體重要,大師比大樓重要,若能好好落實教師的培訓,老師能教學生想要知道的,使教室像電影院,學生怎會坐不住呢?

(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)

全文網址:洪蘭:如果教室像電影院 | 名人堂 | 意見評論 | 聯合新聞網http://udn.com/NEWS/OPINION/OPI4/7629173.shtml#ixzz2HgRmVmoa
出處:洪蘭:如果教室像電影院 - 優秀教育 - udn城市http://city.udn.com/51640/4912498#ixzz2ieOLmSvh

湯湯的分享空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聯合報╱記者黃文彥/台北報導】2013.10.11 03:17 am

百貨公司周年慶戰開打,國內學者研究發現,商場商品擺設,也會影響購物慾望。
圖/本報資料照片

各百貨公司正舉辦周年慶,國內研究發現,除了折扣外,只要想辦法在店面擺設琳琅滿目的多元商品,就會刺激消費者購買慾望。

政治大學廣告系講座教授張卿卿招募九十六位女性,在網路商店進行包包消費行為試驗。結果發現,首頁展示肩背包、側背包、斜背包、手拿包、手提包、晚宴包、後背包、運動背包與斜後背包等九類包包,比只分成三類包包展示,更能吸引消費者繼續點閱欣賞。

事實上,無論展示九類還是三類,其實全店販賣的包包總數都只有九十個,差別只在於擺放位置不同。這項研究已發表在國外「互動行銷期刊」(Journal of Interactive Marketing)。

張卿卿認為,雖然同樣都只有九十個包包,但店家可透過擺設巧思「誤導」消費者,讓消費者感覺這家店販賣的東西琳琅滿目,進而點進去參觀。

但是否門面商品越多越好?研究發現未必。在第二次試驗中,張卿卿將網路商店展示的包包擴增為十八類,結果還是以展示九類包包,最能增進購物慾望及樂趣。

張卿卿說,有人不喜歡去大賣場購物,「因為商品太多,逛起來反而有點累。」多元可以增加購物樂趣,但人類感官處理訊息畢竟有限,太多訊息反而讓消費者不容易處理。

如何抑制購買慾
製表/黃文彥

最明顯例子就是比價,一旦商品多達四、五種,貨比五家明顯較貨比三家困難,也增加挑選的時間成本。這項研究也證實多年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賽蒙(Herbert Simon)的「訊息超載」。

諮商心理師林萃芬表示,「周年慶,其實是理性與感性的拉鋸戰」,在環境刺激下,買了太多無謂的東西。林萃芬建議消費者,不要有撿便宜心態,確實區分「想要」與「需要」,才不會當冤大頭。

【2013/10/11 聯合報】@ http://udn.com/

全文網址: 研究顯示:商品擺設方式 影響購物慾 | 綜合 | 國內要聞 | 聯合新聞網 http://udn.com/NEWS/NATIONAL/NAT5/8217631.shtml#ixzz2ibY4eTQ2
Power By udn.com

湯湯的分享空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2013/10/14【聯合報╱記者曹以會/台北報導】

「阿摩雲端題庫」創辦人陳彥霖,2年多前辭去工程師工作,專心經營線上題庫。他目前靠贊助及網站廣告,收入遠不及在網路公司上班,但他賺到了快樂及陪伴父母的時間。

許多人為了穩定與高薪,投入公職考試;但也有人寧願放棄百萬年薪,為考公職及教職的人架設線上題庫。「阿摩雲端題庫」創辦人陳彥霖,2年多前辭去工程師工作,專心經營線上題庫。他目前靠贊助及網站廣告,收入遠不及在網路公司上班,但他賺到了快樂及陪伴父母的時間。

陳彥霖說,「阿摩雲端題庫」至少已成功協助700多人上榜,看到別人的成功,就特別的開心,原來幫助別人是這麼快樂的事情。上月放榜的高普考,已經有10多人在阿摩的網站成功榜上,寫下自己上榜心得。

陳彥霖從交大資訊科學系畢業,考上師大資訊教育研究所。本想從事教職,2006年準備考教師檢定,但他在做測驗題時發現,常錯的題目就是那幾題,如果有一個測驗系統,可以幫考生紀錄常錯的試題,又可以在線上討論,應該可幫助很多很多考生。

陳彥霖在網路上搜尋線上測驗系統,找不到符合需求的網站,本身學資訊的陳彥霖,內心的程式設計師開始復活。雖然考期將至,他卻一心想著這個系統,在考前決定著手開發,花了7天7夜才完工。第1版的「阿摩線上測驗」誕生。

陳彥霖入伍服役後,「阿摩線上測驗」常因流量太大當機,他只能休假回來維修。陳彥霖說,當時沒有經費,只能用最便宜的方式經營,流量一大主機就掛掉,本來想放棄,後來一位成功的考生贊助了3000元,他的父親也提供協助,才讓阿摩網站復活。

當完兵,陳彥霖進入了知名網站公司「地圖日記」任開發工程師,下班時間把學到的新技術用來改善阿摩網站。2011年地圖日記賣給團購網酷朋(Groupon),陳彥霖的年薪一百多萬元。

陳彥霖說,他的老家在台中,很少有時間回家看父母,上班也沒有自己的時間,當時父母親身體有恙,他下了很大的決定把工作辭掉,返回台中專心經營「阿摩線上測驗」網站。

2年來,陳彥霖改版網站,增加內容,讓網站互動性更強,大幅增加公務員考試的題庫內容,使用者隨之大幅增加。改版後將改名為「阿摩雲端題庫」。

現在「阿摩雲端題庫」約有400多種考試科目,超過37萬原始題數,使用題庫產生的試卷累計多達1000萬份,網站的每月瀏覽量達到570萬次,每月不重複拜訪人數也達到95萬,排名進入台灣前500大網站。

陳彥霖說,根據抽樣統計,在使用過阿摩雲端題庫後,考試成績平均提高約15點54分。

訂閱「考公職e周刊」,最新考試情報、上榜秘訣分享給你!

全文網址: 放棄百萬年薪 投身線上題庫 - 綜合資訊 - 公職考試 - udn文教職考 http://mag.udn.com/mag/edu/storypage.jsp?f_ART_ID=480998#ixzz2iSpcDrfG
Power By udn.com

湯湯的分享空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生技夢碎碩士改行拿起相機--       記者李承宇╱台北報導

image 







二○○一年,政府高喊「兩兆雙星」產業政策,讓許多年輕人抱著「生技新貴」的夢想投入生技業,但後來生技博士過多,許多年輕人只好改行,學非所用。 記者曾吉松╱攝影

還記得「兩兆雙星」嗎?這個二○○一年政府喊出的產業口號,其中的一「星」就是生技產業,不少大學為了趕上這波產業熱潮,忙著把名稱已經退流行的動物系、植物系合併成「生命科學系」;不少學子也以為,只要念了生科系,就拿到了「生技新貴俱樂部」的入場券。

不過短短十年光景,行政院去年提出三年三億,提供三百名生技博士「月薪五十七K」的方案,希望解決生技博士過剩問題。因為有太多生技博士,拿到學位卻只能到藥廠當業務員,四處「賣藥」。

有聽過「矽導計畫」嗎?這個二○○二年推出,希望讓台灣「第二次產業躍升」,把台灣從全球半導體製造中心,提升為全球設計與軟體大國的計畫,三年投資七十六億元,大學也因此擴增資訊、電子、電機、光電、電信等科系的學生。

一窩蜂產業政策沒規畫

「一窩蜂」真是台灣難以擺脫的魔咒,無論是排隊搶購葡式蛋塔,還是攸關國家發展的產業政策與人才培育方針,總如一把又快又急的熱火,缺乏長遠規畫,燒過就算;留下的灰燼殘煙裡,是無數年輕人破碎的夢。

生技熱熱血青年栽進去

婚禮攝影師陳明偉感觸最深,因為他曾是一個對生技領域有濃厚興趣的熱血青年。陳明偉在婚禮攝影界小有名氣,大家都叫他Brian;他說,當兵的那兩年正值台灣生技熱,退伍後他補習苦讀考上交大、陽明等名校的生技領域研究所。但當他滿懷生技熱情到研究所報到時,一位博士後研究員學長冷冷告訴他殘酷的事實:「光是美國大藥廠輝瑞一年的研發預算,就跟今年台灣政府對生技研究的補助差不多。」

學長的口氣很淡,卻在Brian心頭澆上一桶冰,事隔多年,他仍忘不掉心頭的那一抹寒意。

台灣人非外國大廠對手

後來,接觸愈深,他愈發現,生技是砸錢的行業,選定目標研發,幾年內難見成果;台灣生技公司資本額有限,多半只能研發健康食品或檢驗器材,若要研發新藥,很難是外國大藥廠的對手。陳明偉說,多年下來,很少聽說哪個學長或學弟在台灣生技業界有很好的發展。

陳明偉念完碩士,終於看清:如果要在生技界發展,碩士學歷不夠,出來頂多找到月薪三萬五的研究助理工作,但他也不想再繼續砸錢、花時間拿博士學位。於是他改把攝影的興趣轉為謀生的工作。

中研院院長翁啟惠觀察,大家光是看生技業未來出路可能比較好,就一窩蜂去念生科系,但是生科系的畢業生,只是提供生技業一小部分的人力,對生技公司而言,化學、藥學、醫學、工程、財經、法律、行銷、智慧財產、甚至物理等背景的人才都需要。

他認為,生技產業成功的關鍵,是如何將不同背景的人才結合在一起;原本念非生科領域,但後來再加強、充實生技知識,進入生技業,也是另一條路。

話重點

林之晨(之初創投合夥人)

現在產業循環大概五到十年,一個人很難期望進到公司,用同一套知識一路待到廿年退休。

王健全(中經院副院長)

台灣太多口號,從兩兆雙星、大投資大溫暖,到如今六大新興產業,產業發展沒有聚焦,也缺乏退場機制。

-------------好文收藏與分享-------------

湯湯的分享空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博士的他學貸破百萬 求職難續留校研究           記者王彩鸝╱台北報導

七十九年次的吳婷婷,大學畢業後投擲十幾份履歷,三個月後才找到第一份工作,從事線上學習的網頁設計,每天工作八小時,扣掉勞保,實領不到十八K,連二十二K都不如。她就算不吃不喝四年,讀大學四年爸媽花在她身上的百萬元教育投資也無法回收。想到這裡,她很心酸。媽媽廿五年前大學畢業的薪水都比她現在高,「大學生變不值錢了!」

家住高雄的婷婷,從北部一所私立大學畢業後,面臨二十二K的低薪時代,她不敢留在北部謀職,回高雄投遞了十幾份履歷,大多數石沉大海,好不容易找到一份線上教學網頁設計工作,但老闆說試用三個月,時薪一○三元,有勞保,沒健保,她的健保依附在岡山一家螺絲工廠上班的媽媽那裡。

廿三歲的青春臉龐,在南台灣的豔陽下卻有些慘白,如同她的心情。「幸好我住在家裡,不必付房租,想省晚餐錢時,還可以回家吃晚餐」。

她的父親從事修理飲水機的工作,一輛賴以謀生的發財車,高齡廿年還在「老驥伏櫪」;媽媽幾乎不買新衣服、也不上美容院,雙親省吃儉用,就是不忍心女兒畢業就背負一身的學貸。

六十九年次的邱正平,花了七年時間拿到博士學位,卻發現博士學位對求職沒幫助,因為高學歷,大家就拿「放大鏡」來看。從大學一路念到博士,學貸破百萬元,經濟不景氣的過渡期,他先窩在學校當博士後研究,等景氣好轉看能不能往業界發展,也不排除到對岸謀出路。

專攻機械工程的邱正平,去年七月從國立大學機械所博士班畢業,他說,博士生滿街是,到大學謀教職,粥少僧多,他想都不敢想;但頂著博士光環,到業界謀職,人家會拿著放大鏡看你,除了大公司和外商還有可能聘用博士人才,中小企業根本求職無門。

從大一到博七,三十一歲的他已背負了一○三萬就學貸款,他估計,可能要到四十幾歲才還得清。他說,想先立業再成家,博士後研究不算正式工作,將來還是想往業界發展,如果台灣工作機會不好找,不排除到大陸發展。

 

湯湯的分享空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主管單位在哪…政府組織再造 29公婆怎整合    記者王彩鸝、陳雲上╱台北報導

學用落差已成了台灣人才發展的一大危機,多年來,大學設立系所,跟產業發展需求不夠「麻吉」,造成學非所用、學用落差。成功大學校長黃煌煇認為,「政府沒用心,國家對於人才培育沒有規畫」是關鍵原因之一。而從今年全新的政府組織再造藍圖看來,過去的「八部、二會」膨脹成「十四部、八委員會、一行、一院、二總處及三個獨立機關」,共達二十九個機構,未來要互動整合、統籌運作,恐怕有更大考驗。

更遺憾的是,相較於國際間已將人力規劃視同國家戰略、由國家領袖主導之際,台灣的政府組織再造還是漠視人力規劃的重要性,相關業務只放在十四大部之後的「國家發展委員會」之下。

回顧近年政府的人力規劃工作,經建會曾是台灣人力規劃的主要單位,但隨著國家經濟轉型,經建會規劃功能減弱,部會首長鮮少出席委員會議,遑論經建會人力規劃處角色的「隱形化」,勞委會、國科會、教育部、經濟部、青輔會、主計處、中研院、工研院、經濟部等部會「分食」取代,但部會如多頭馬車,卻見不到國家整體人才戰略。

黃煌煇長期觀察台灣的人才政策也發現,經建會做產業人才需求評估,應交給教育部,教育部據此提供給各大學做系所調整,人才過剩的系所名額,挪給有潛力的系所。「遺憾的是,大學從沒有拿過這樣的資料,只有醫學系有控管,這是不對的」。

大學增設系所無法跟產業連結,前教育部政務次長、南華大學校長林聰明無奈的說,每次系所調整時,教育部都曾徵詢相關部會提出需求意見,例如要調整醫學院人才,請衛生署提意見;增加光電人才,請經濟部提供意見;增加觀光人才請交通部提供意見,但只有衛生署明確提出需求,其他部會都沒意見。

跨部會協商的機制,不只經建會和教育部之間「不輪轉」,勞委會和教育部也缺乏密切合作。曾任勞委會職訓局局長的林聰明呼籲,一定要落實證照制度,才能有效縮短學用落差。但目前《職業訓練法》只規定與公共安全衛生有關職業才需證照,其他行業不需證照,造成教育、證照和就業沒有掛勾,當擁有證照比大學畢業證書有用時,學生老師才會重視,培養出的人更容易符合企業界需求。但是,政府跨部會的協商,又常常議而不決。

北科大榮譽教授張天津說,教育部、勞委會、經建會的會議,常都是派科長、秘書來開會,談到「沒有預算」就卡住了,造成學校教育無法應付社會快速變遷的需求。張天津建議,跨部會的協商,主計處和財政部也不能缺席。

--好文分享--【2013/02/25 聯合報】

湯湯的分享空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中研院示警:人才科技經濟 3個鏈結斷裂

記者陳雲上、李承宇╱台北報導

台灣海外人才資料庫已空、二○一五年台灣「人口紅利」沒了、勞動參與力不足,國安危機浮現,至今尚無對策。相較之下,大陸提前發動全球搶人才攻勢,早已設定「人才戰略決定國家前途」的宏觀格局,由國家主席主導人才政策。但台灣的人才戰略在哪?產業政策為何?到現在還是不清不楚。

「育才,是國家長遠大計,不能因金融危機或短視的價值觀改變或輕忽!」「國家領導人更應有完整的戰略眼光,培育好人才。」北京清華大學理學院院長薛其坤一語點破台灣近年來人才外流、人才短缺的問題癥結。他認為,只有政府、領導人重視人才,拿出具體有效的配套方案,社會氣氛不受庸俗價值觀來評斷教育本質,拔尖人才留在自然科學中探索研究,才能帶動重大技術革命、提升國家的長遠競爭。

中研院提出「高等教育與科技政策建議書」,也點出台灣人才問題,是「人才、科技與經濟三個層面鏈結斷裂」。中研院院長翁啟惠指出,人才面,教育部是核心;科技研發,國科會是關鍵;產業經濟,是經濟部的權責,三方要有共識。他明白指出,現在這三方的橫向聯繫不足,是因為「各部會都在求表現」,然而,產業要創新、人才培育要上軌道,不是單獨一個部會可以解決的問題,各部會應整合,而非彼此競爭資源。

中研院院士曾志朗曾任教育部長、行政院政務委員,他感嘆台灣的人才培育政策多頭馬車,更直指:「對於人才問題,各部會都太本位主義」,認為政府應有整合性的人才策略思考,建構解決問題的平台,至少由行政院副院長擔任召集人,邀集教育部、國科會、經建會、經濟部、中研院等與人才培育相關的單位進行整體策略規畫,「不要再一直重複開會找問題、加政策,而要務實去解決。」

相較之下,大陸的人才戰略專家指出,大陸為撰寫「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二○一○—二○二○」,邀請廿八位頂尖專家,花了二、三年全面檢視各國作法制度,規劃綱要最後送至政治局常委會,所有重大決策都經「專家論政」,歷經數百場以上的論政討論,擬出向全球攬才、及整個國家人才戰略綱要。

反觀台灣,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素彎指出,馬總統五年前上任提出「黃金十年」,學界就曾建議盡速擬出「台灣長期的國家教育、人力競爭與外勞政策」,從人才培育、就業體系、人才延攬、人口政策、移民政策,以至兩岸人力運用進行總體檢,並將組織位階「直屬於總統府之下」。但從近來政府組織再造中,完全看不到政府的「覺醒」,仍一貫地漠視國家最重要的「樹人工程」,令人失望。

 

---好文分享----【2013/02/25 聯合報】

湯湯的分享空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人才大戰 產學落差不見舵手--記者陳雲上╱台北報導

去年年初,經濟學人年會在美國芝加哥召開,當天中國大陸四十多所大學負責人前往現場「搶人才」。雖然全球深陷經濟風暴、失業率創高,但各國「搶人才大戰」卻如火如荼進行,鄰近的新加坡、韓國、香港,甚至以色列都將人才視為國家經濟轉型發展的唯一機會,全球實已進入激烈的「搶人才大戰」。

台灣「溺水式經濟環境」

但在台灣,國家的人才戰略還是茫霧萬里。同一年,聯合報系舉辦的「台灣產業的機遇與挑戰」高峰會上,企業大老為學用落差、人才培育困境憂心忡忡。

上銀科技董事長卓永財痛陳,國內教育脫離產業需求,電機系畢業生不懂馬達,新進員工搞不懂一百一十伏特與二百廿伏特差別,「一插上去就燒壞機器」。工總理事長許勝雄直言,台灣正面臨「溺水式經濟環境」,大學畢業生薪資十多年來沒成長,反下滑超過百分之三,主因就是產學銜接不良。

進職場 所學派不上用場

原來,多年來,太多年輕人在校學的東西,進了職場竟用不上;更多技職體系的學生,為了拚升學而放棄學技術、更不懂實作。學以致用,已成幻影;產學落差,反而成了台灣人才發展的最大夢魘。

挖人才 挖到台灣的牆腳

馬英九總統也曾坦言:「台灣已成陸、港、星、韓等競爭對手的人才庫,不斷來台挖角,對台灣的長期發展非常不利」。中研院、經建會、國科會雖提出人才危機的各種對策或方案,從開放世界百大的大學畢業生來台工作限制、廢除「反肥貓條款」、放寬重點產業的外勞比率等;但民間、立院有不同立場和考量,政府部會也不同調。而人才培育更成產業界的「最痛」,教育制度下出來的年輕人進了企業不堪用,而年輕人進了企業,才發現學校教的東西用不上。

數字顯示,台灣的海外人才資料庫已空、二○一○年留美學生只剩兩萬四千八百人,創十年新低。年輕、高學歷者的失業率降不下來,十五至二十四歲青年失業率達百分之十二點六六,大學以上程度失業率也有百分之四點五八。

產學失衡造成許多大學生畢業即失業、薪資水準多年原地不動,另一方面本土人才不斷流失、海外高階人才卻進不來,人才困境已成我們最大危機。

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院長曾湘泉指出,「人才戰略」決定「國家戰略」,美國成為全球科技、金融大國,關鍵就是「廣納全球人才」,造就美國不斷創新的最大成就。

而鄰近大陸近年推出「千人計畫」、「萬人計畫」向全球菁英招手,新加坡推出技術移民,提供稅負減免,打造「人才、產業配套、市場開發」三部曲;韓國更為了面板技術大舉向日挖角。但反觀台灣,還看不到整體人才戰略,企業更是意興闌珊。

話重點

許勝雄(工總理事長)

大學畢業生薪資十多年來沒有成長,台灣正面臨「溺水式的經濟環境」。

翁啟惠(中研院院長)

教育部、國科會、經濟部三方橫向聯繫不足,人才問題不是單一部會可以解決。

湯湯的分享空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