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管單位在哪…政府組織再造 29公婆怎整合 記者王彩鸝、陳雲上╱台北報導
學用落差已成了台灣人才發展的一大危機,多年來,大學設立系所,跟產業發展需求不夠「麻吉」,造成學非所用、學用落差。成功大學校長黃煌煇認為,「政府沒用心,國家對於人才培育沒有規畫」是關鍵原因之一。而從今年全新的政府組織再造藍圖看來,過去的「八部、二會」膨脹成「十四部、八委員會、一行、一院、二總處及三個獨立機關」,共達二十九個機構,未來要互動整合、統籌運作,恐怕有更大考驗。
更遺憾的是,相較於國際間已將人力規劃視同國家戰略、由國家領袖主導之際,台灣的政府組織再造還是漠視人力規劃的重要性,相關業務只放在十四大部之後的「國家發展委員會」之下。
回顧近年政府的人力規劃工作,經建會曾是台灣人力規劃的主要單位,但隨著國家經濟轉型,經建會規劃功能減弱,部會首長鮮少出席委員會議,遑論經建會人力規劃處角色的「隱形化」,勞委會、國科會、教育部、經濟部、青輔會、主計處、中研院、工研院、經濟部等部會「分食」取代,但部會如多頭馬車,卻見不到國家整體人才戰略。
黃煌煇長期觀察台灣的人才政策也發現,經建會做產業人才需求評估,應交給教育部,教育部據此提供給各大學做系所調整,人才過剩的系所名額,挪給有潛力的系所。「遺憾的是,大學從沒有拿過這樣的資料,只有醫學系有控管,這是不對的」。
大學增設系所無法跟產業連結,前教育部政務次長、南華大學校長林聰明無奈的說,每次系所調整時,教育部都曾徵詢相關部會提出需求意見,例如要調整醫學院人才,請衛生署提意見;增加光電人才,請經濟部提供意見;增加觀光人才請交通部提供意見,但只有衛生署明確提出需求,其他部會都沒意見。
跨部會協商的機制,不只經建會和教育部之間「不輪轉」,勞委會和教育部也缺乏密切合作。曾任勞委會職訓局局長的林聰明呼籲,一定要落實證照制度,才能有效縮短學用落差。但目前《職業訓練法》只規定與公共安全衛生有關職業才需證照,其他行業不需證照,造成教育、證照和就業沒有掛勾,當擁有證照比大學畢業證書有用時,學生老師才會重視,培養出的人更容易符合企業界需求。但是,政府跨部會的協商,又常常議而不決。
北科大榮譽教授張天津說,教育部、勞委會、經建會的會議,常都是派科長、秘書來開會,談到「沒有預算」就卡住了,造成學校教育無法應付社會快速變遷的需求。張天津建議,跨部會的協商,主計處和財政部也不能缺席。
--好文分享--【2013/02/25 聯合報】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