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2013/10/14【聯合報╱本報記者陳皓嬿】

塔科馬吊橋橋身單薄,因扭轉角度過大而崩解,讓工程界在設計吊橋時,都要先放入風洞測試。 (照片取自網路)

吊橋因為受不了風力搖晃而毀壞的最有名案例,就是1940年發生在美國的華盛頓州的塔科馬吊橋崩解。

1938年,設計美國舊金山金門大橋的設計師,里昂‧莫伊賽佛(Leon Moisseiff)為華盛頓州政府設計了橫跨塔科馬海峽(Tacoma Narrows)的吊橋,他設計的橋身厚度只有2.4公尺,比另一位爭取此案的設計師克拉克‧埃德里奇(Clark Eldridge)提出的7.6公尺還少5.2公尺,造價省了300萬美金,因此被採納。

塔科馬吊橋1940年7月啟用,沒多久,人們發現橋面竟會劇烈地上下擺動、如扭麻花般扭轉;當地的居民為塔科馬吊橋取了個綽號:顫抖的葛蒂(Galloping Gertie),當時有許多人慕名前來感受橋的搖擺。

啟用同年11月7日,塔科馬吊橋橋面就因扭曲角度過大、斷成節節碎片,過程被完整記錄成影片,雖無人傷亡,但莫伊賽佛從此失去了信譽。這部紀錄片日後常被播放給理工科學生看,作為反面教材。

事發後,美國空氣動力學家西奧多‧馮‧卡門將塔科馬吊橋的模型帶回實驗室,進行風洞測試,發現吊橋劇烈扭轉、倒塌的原因,正是卡門自己過去研究發現的「卡門渦旋」現象,讓橋面產生共振。

台灣科技大學機械系教授林顯群解釋,流體(吹向吊橋的風)在經過阻礙物(塔科馬吊橋)後,會在阻礙物尾端產生一個前後交替的渦旋,如亂流一般,當渦旋產生的頻率和阻礙物自有的頻率(即橋面搖晃的頻率)相同時,渦旋便會引起阻礙物震動,且震動的幅度越來越大,足以摧毀吊橋。

不過也有學者認為,塔科馬吊橋是被風吹過橋面後,造成的「顫震」(Flutter)給搞垮的。顫震是指流體快速經過物體時,對物體產生的各種力,配合得剛剛好,物體吸收能量後,產生大幅度的振動。

根據學者指出,顫震著名的例子之一,是1991年空軍飛官伍克振試飛IDF經國號戰機,從超音速穿過到次音速時,戰機出現「顫震現象」,開始劇烈振動,右水平尾翼解體脫落,戰機最後失控墜毀,伍克振也因公殉職。

為了解決流體造成的災害,後來興建的塔科馬吊橋把橋身的厚度增加到10公尺,並在橋面上鑽氣孔,讓空氣能通過橋面,減少橋上下兩方的氣壓差;我國航空發展中心的工程師,則在戰機機翼上,加裝擾流板來減少氣流產生的共振。

吊橋解析/延伸閱讀2013/10/14【聯合報╱本報訊】

●台灣的橋樑

 余炳盛、曹永德、王玉瑞著/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

●台灣的吊橋

 林金田著/國史館台灣文獻館出版

●建築生與滅:建築物為何倒下去?

 馬昔斯.李維,馬里奧.薩瓦多里著/田園城市出版

全文網址: 吊橋解析/延伸閱讀 - 新聞中的科學 - 線上學習 - udn文教職考 http://mag.udn.com/mag/edu/storypage.jsp?f_ART_ID=480995#ixzz2iSp1DoYc
Power By udn.com

全文網址: 吊橋解析/橋身單薄 塔科馬吊橋風吹碎裂 - 新聞中的科學 - 線上學習 - udn文教職考 http://mag.udn.com/mag/edu/storypage.jsp?f_ART_ID=480993#ixzz2iSooyRPN
Power By udn.com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湯湯的分享空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