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同理並且陪伴孩子-----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李崇建‧親子QA電子報

文/李崇建

懷念體制外學校

我曾經在體制外學校任教,也擔任幾所體制外學校講座與顧問。在我有限的觀察中,大部分的體制外學校(或是另類學校),校風較寬鬆自由,孩子擁有的自主權多,同學間談論的話題也較廣泛。

台灣也有校風嚴謹的另類學校,但比例相對較少,有其特殊的主體文化。

我在體制外學校任教七年,是生命中的重要時光,雖然我是個成年人,剛離開時也常想起那段日子:寬鬆、自由、浪漫、自然、浪遊、混亂、脫序與困惑,仍然感覺美好。然而離開體制外學校,屬於我的自主意願,信中女兒轉離體制外學校,不知是應父母要求?還是自主意願?這中間的區別,有很大的差異。

孩子緬懷過去的學校,乃人之常情,但是大部分體制外學校,的確容易讓人懷念。從體制外學校轉出去的孩子,多半回校追憶舊時光,感嘆著美好的記憶,也抱怨和校外學生無話可談。

學校的孩子們常反應:體制外學校談論的話題是哲學、數理、人文、類型音樂、登山、自然、藝術、民主精神,或一般人不常對談的主題。外面的同學,談論的話題常是:考試成績、人際關係、偶像劇、線上遊戲,還有流行資訊。

當學生投入數學,花一個星期思考一題數學,不斷找人討論與思考,這是我曾教書的體制外學校;但一般學校學生,可能透過不斷練習,迅速求得解題技巧,或者求得答案。兩種學校培養的學生,對待問題的方式,方向上有所不同。

這是多年前體制外學生的感想,以及我所經驗的體制外學校情況,不一定是信中女兒的狀況,但有助於我們了解孩子處境。

從問題中看見…

孩子發生了什麼事?從隻字片語的提問,我並不確切知道,但我感覺孩子的孤單,與現有環境格格不入。

信中提及:孩子有好朋友,感情也很好;但信中也透露:孩子覺得交友很累、覺得與同學沒話說、想逃離目前學校。

這些資訊讓我有一個圖像:女兒表面上有朋友,但是沒有朋友了解她。女兒很努力地想融入學校,所以她和同學來往,但是未達到她的期待。

尤其是同學的作為:「PO出負面的情緒,要別人與其共舞。」

若是這些「PO出負面的情緒」的同學,是她的好朋友呢?

我們該如何引導一個孩子,既能保有自主權,又不失去朋友呢?這是可以被達成的嗎?這麼複雜的人我關係,正反映出社會的縮影,我以為這些問題都很切身,連大人都不容易處理。

格格不入的狀況

常有家長詢問我,關於孩子的人際關係、離群,甚至拒學的問題。當家長描述孩子的處境,常讓我想起愛德華‧薩依德的回憶錄:《鄉關何處》(大陸版本翻譯為《格格不入》)。他身為一個阿拉伯人,卻是信仰基督,出身巴勒斯坦,卻持有美國護照,並且質疑自己的母語,應該是阿拉伯語或者是英語?他有一個英國名字,卻擁有阿拉伯姓氏,令他無論置身何處,都感覺格格不入。

薩依德所寫的特殊經驗,卻在我內心陣陣翻湧,有一種深刻的生命體驗。

就是那種「格格不入」的感覺,一種疏離、孤單,無法融入群體的複雜感覺,讓我有著深深的共鳴。也許我太過纖細敏感,在三歲多的年紀,就湧現複雜的體驗。

那是我第一次上幼兒園,第二天開始就不願意進教室了。我獨自坐在教室外的階梯,冷冷的看著世界,看著父親推著腳踏車離開,有一種被遺棄的疏離感覺。父親說我從小就個性疏離,三歲上幼兒園,隔日彆扭著不願進教室,老師說過一段時間就好了,但是我卻僵持了一個多月,最後離開了幼兒園。我一直記得一個畫面,園長的女兒在唱遊課咬我手指,表面慈祥的園長很兇,對我嚴厲的責備一番。

但這樣的感覺,隨著年紀漸長,疏離感絲毫未減少,因為我課業不佳,其貌不揚,不是常被關注的對象,卻又常心高氣傲,在人群中更顯得疏離。加上母親小學五年級之後,展開自己的生活,不太回來家中,我形同單親的孩子,內在常有複雜的感受,也不知該如何自處,更何況與人相處?

但總結我的內在,常興起的感受:孤單、疏離、挫折、困惑,渴望朋友,卻不知該如何與朋友相處?

給予支持與關懷

這封家長的來信,讓我想到童年的處境。

該如何給予這樣的孩子關懷?讓孩子感覺有力量,感覺被支持呢?

一般的父母,會急著想解決問題,建議孩子多交朋友,希望孩子不要胡思亂想,說服孩子也有好朋友呀!或者教導孩子該如何和朋友交往?

這些舉措,往往無法幫助孩子,反而加深孩子的沮喪。因為孩子就是會感到孤單,就是感覺和同學格格不入,這種感覺很難透過教導而消失。

我通常用很長的時間,去陪伴孩子。

具體而簡單的作法,便是先不要急著解決眼前問題,而是多一點兒聆聽,多一點兒同理,同理孩子的孤單、挫敗與會難過。只要靜靜地聽,或者靜靜地重複她的感受:我知道妳很孤單,我知道妳很難過。除此之外,若是家長願意,請語氣深刻,眼神專注而堅定的告訴她:我會陪著妳經歷、會支持妳,這樣就夠了,並且適時對孩子表達愛。

讓孩子在處境中,學習面對世界而不絕望,感受到自己有一份獨立的能力,並欣賞自己獨特的價值,孩子的成長也就在其中,成為一個更豐富的人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湯湯的分享空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